为认真贯彻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参观考察活动的通知》精神,落实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做好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参观考察活动的要求,丰富思政课教学的感性材料,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开阔眼界、丰富阅历,更好地促进思政课的教学和科研,4月29日至5月1日我院组织思政课部分教师到河北西柏坡和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学习考察。
4月29日,学习考察的老师一行先来到西柏坡。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全国著名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作为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小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在这里,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并指挥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谱写了中华民族军事史上的灿烂篇章。学习考察的老师们在中共中央旧址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和其他领导人的旧居,参观了“不发枪,不发炮,只发电报”的中央军委作战室等旧址。
学习西柏坡精神是此次考察学习的核心。周恩来总理1973年为西柏坡作了题词:“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先后有数位国家领导人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并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两个务必”,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随后,考察的教师又来到西柏坡纪念馆,参观了现代化的展厅,瞻仰了革命历史文物,通过文物、文献、图片、资料,系统形象地反映了中共中央和领袖们在西柏坡期间的革命实践活动。看着那一间间简陋的土屋,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幅幅感人的照片,大家深为中国共产党人能在艰苦的条件下矢志不渝,救民族于危难,进而建立新中国的宏伟基业的勇气和毅力所感动。
为全面系统学习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和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精神,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进一步了解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4月30日,思政课部分教师来到北京参观学习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
《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共分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五个部分。通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为争取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一件件诉说着历史沧桑的文物、一幅幅表达着复兴主题的图片,真实再现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上下求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历程,同时也展示了盛世中华团结和谐的繁荣景象,使得参观学习的思政课教师受到强烈的思想震撼。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密切关联。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懈为之共同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 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此次西柏坡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考察学习,既增强了我院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又掌握了大量历史资料,丰富了教学素材与科研资料,使大家真实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有信仰有追求敢于牺牲勇于牺牲的精神,使我们深切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与信心。参观考察后老师们一致表示要把考察中的所感所悟所学所思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研究当中,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并表示,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这种胸怀天下、艰苦奋斗、百折不饶的光荣传统和伟大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克难攻坚,勇于登攀,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