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县宋陵客使初探-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宋陵文化研究所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 (中国)官方

宋陵文化研究所
首页 > 学术研究 > 正文

巩县宋陵客使初探

傅永魁

河南巩县宋陵石刻中设置“客使”,亦曰进宝官、使臣、大使、使节、蕃吏、外国人等,这些客使大部分是外国的使臣,也有少部分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割据政权的代表。他们设置在宋陵的神道两侧,位居宋朝文臣和武臣后的第三位。

巩县宋陵石刻造像保存非常完好的有:太祖赵匡胤永昌陵、太宗赵光义永熙陵、真宗赵恒永定陵、仁宗赵祯永昭陵、英宗赵曙永厚陵、神宗赵顼永裕陵、哲宗赵煦永泰陵。每座陵墓设石刻60件(永熙、永定、永泰陵的石刻一件不缺),其中包括两个驭象者在内,计有外国人和少数民族的代表8人,七陵共56人,现存47人,尚缺9人。这些客使和代表分别竖立在枢密使后的神道两侧,毕躬毕敬,庄严肃目,双手捧供物,以礼哀悼参加宋朝皇帝的葬式。另外,石刻行列最后第二石象左侧各站的驭象者也是外国人,这是贡象国随同贡象进来的驭象者或贡象者。陵前现存的客使和驭象者有:永昌陵客使3、驭象者1;永熙陵客使5、驭象者2;永定陵客使6、驭象者2;永昭陵客使6、驭象者2;永厚陵客使5、驭象者6;永裕陵客使5、驭象者1;永泰陵客使6、驭象者1。这些客使形像各异,贡物种类不同,均代表了各国的国藉和不同地区的民族特点,对研究我国历史上对外友好关系提供了实物资料。

 一、宋朝的友好关系

 我国继唐朝之后,北宋王朝与世界各国和国内各民族间的友好往来仍是非常频繁的。这对当时各国之间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科学技术、商业贸易的相互交流起了积极作用。当时宋王朝与日本、新罗(朝鲜)、真腊(柬埔寨)、骠国(缅甸)、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国家)、天竺(印度)、狮子国(斯里兰卡)、暹罗(泰国)、安南〔越南)、安息(伊朗和阿富汗)、占城(越南中部)、交趾(越南北部)等国,均有外交关系和文化、商业来往。

宋朝各帝岁岁来贡的国家有三佛齐、占城国、高丽国、交趾国、日本、高昌、新罗国、契丹、于阗等。《宋史》载: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十二月。“甘回鹘可汗、于阗国王遣使来朝,进马千匹,橐驼五百头,玉五百团,琥珀五百斤。”乾德四年(公元966年)三月、四月,“占城国遣使来献,”九月,第三次来献象。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吴越王献驯象。”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十二月,“占城国献驯象。”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十二月,“河南六谷、夏州、沙州、大食、占城、蒲端国、西南蕃、溪峒蛮来贡。”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九年,“注辇国贡土物、珍珠衫帽。”十二月,“占城国、宗哥族及西蕃首领来贡。”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十一月,“占城国献驯象。”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六月,“文趾国贡异兽。”六年十二月,“占城国献驯象。”八年正月,“交趾国献驯象九。”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占城国王派遣使者贡沈香、犀牛角、象牙、玳瑁等。”七年,“三佛齐进贡南珠、象牙、龙涎、珊瑚、琉璃、香药等。”

二、陵前设置客使的重要意义

我国帝陵前设置外国人,始于唐代,但它和宋代帝陵设置外国人石刻的意义不同。宋代是以参加皇帝葬礼的国宾规格设置的,象征着外交往来、友好关系、平等相处,而唐陵陵前设置的外国人,则有被制服、压迫之意。如唐太宗李世民陵园的玄武门(北门)外,列置的有唐贞观时期十四个少数民族首领的石雕像。这是李世民与蛮王交战时捕获的俘虏,他把这14个俘虏带回长安,后来按他们的形象雕成石人立在自己陵前,并将每个俘虏的名字刻在石人的背后。

唐高宗和武则天乾陵的朱雀门(南门)外,竖有雕像61人。其服饰特点是长袍,窄袖大衣,足登长靴,腰束宽带,带上系小皮囊,有的项部有几绺小辫,这些大部分是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和西亚一带民族的服装和形象。在石人的背后,刻有他们的国名、官职、姓名等。与唐陵不同,宋陵除驭象者外,均竖在文臣(丞相)、武臣(枢密使)后的极高地位,没有被征服、压迫、奴役、屈服、卑贱的意思。

三、宋陵各帝陵设置的客使石刻

根据宋陵客使的服饰和手捧的贡物,加之有关文献记载,试对宋陵客使石刻的国藉和地区作如下探讨。

1、驭象者  亦称象奴、驯象人。每个陵对称两个,分别竖立在石象方的一侧,其职责是驭象,统称驯象奴。他们的发式和服饰特点是外国人的模样。这与唐代从中亚进口马夫的意思相同,因为他们有驯养马的高超技术。宋代贡象国及地区有高超技术的驯象夫进来,也是很自然的事。关于宋代贡象的国家和地区有哪些?据文献记载,宋太祖乾德四年(公元966年)九月,“占城国献象。”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九月,“吴越王献驯象。”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十二月,”占城国献驯象。”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十一月,“占城国献驯象三。”仁宗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六月,“交趾国贡异兽。”同年十二月,“占城国献驯象。”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春正月,“交趾国贡驯象九。”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十二月,“占城国献驯象。”

以上记载,说明了当时向宋王朝贡象的国家主要是占城、交趾、吴越诸国,即现在的整个越南。虽然宋陵各陵区驭象者的服饰、年令、发式有所不同,但这是时期的差异和地区习俗及汉化程度之原因。如,太宗永熙陵的驭象者,衣冠华丽,一条带子挽着头部长发,带子上饰满着珠宝玉翠,双耳系耳环,身着圆领短袖大衣,双臂拱胸前双手握着羊角锤的驯象物(图一:1);神宗永裕陵的驭象者,身着窄长袖宽袍子,腰系嵌纽扣的带子,带子周围又下垂饰满玉花、玉块的条带,双臂拱胸前双手紧握羊角锤的驯象物(图一:2);仁宗永昭陵西侧的驭象者,形像魁伟高大,方圆脸罗圈胡须,宽大长袍带束腰,衣冠楚楚,双臂拱胸前双手捧犀牛角贡物。其特点很明显的不是驭象者,而是贡象国派出的一位贡象使者。这在宋陵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形象(图一:3);东侧的形象矮小,年纪也轻,手握驯象物,很明显是一位驭象者。太祖永昌陵的驭象者,个体矮小,年少逼真,是一位幼稚的象童。总之,宋陵中的驭象者,都是来自越南。

2、伊斯兰教徒永熙陵西边的第一个客使(图一:4)、永晤陵西边第二个客使(图一:5)、以及永厚陵东边的第一个客使(图一:6)他们系耳环,头包扎穆斯林巾。永熙陵、永昭陵的客使手捧着宝瓶,它陵的捧珊瑚、犀牛角和宝盒、宝石等,永厚陵的四个客使均捧着盒子。他们当是伊斯兰教徒。据《宋史》载:当时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向宋朝进贡的物品有香料、南珠、沈香、象牙、龙涎、玳瑁、珊瑚、琉璃、红玉髓、犀牛角、金莲花等。”有些贡物与宋陵中客使手中捧的贡物相吻合,说明这一类的客使是伊斯兰教徒。

3、土耳其人  神宗永裕陵西边第二客使(图二:1)东边第一、三客使(图二:2,3)永泰陵西边第一客使(图二:4)当是土耳其人。土耳其客使雕像的主要特点是头戴毛毡高丘冠,身着宽长袍,板带束腰,帽饰雕刻华丽。

4、东南亚人  太宗永熙陵东边第二客使(图二:5)和真宗永定陵东边的第二个客使是东南亚人(图二:6),头戴高冠,身穿绣花披风袍,内着紧身长袍,腰束绣花板带,带两头交胸前挽成蝴蝶结,双手均捧着犀牛角贡物。这种头扎折叠式的纱帽和衣着,与现在的缅甸、印度尼西亚人扎的头巾和衣着类同,当是东南亚人。

5、朝鲜人  太宗永熙陵西边的第二个客使,当是朝鲜人(图三:1),该客使双手捧着玉雕盒子。《东方艺术》一书说:“他也与阿尔北博物馆和维多利王的中国明代陵墓的朝鲜使者手持的东西相似。”朝鲜在唐、宋时期是与中国文化交流频繁、来住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习俗、文化、服饰均受汉化影响,所以,宋陵中的朝鲜人和宋臣的特点差别不大。

6、和田人  神宗永裕陵西边第一客使(图三:2)和哲宗永泰陵东边第一客使(图三:3),当是和田(今新疆和田县)人。他们头戴毛毡高尖帽,头披长发和多绺小辫,分别搭在肩上和背部。身着窄袖长袍,腰束板带,据《东方艺术》一书载:“在赵雍(元代人,工书画人物及花鸟)画的一匹马与和田马夫的画里,有一顶象这样的帽子,此画现存在弗里尔画廊(塔马那;泰波特、莱斯《中亚古代艺术》,伦敦),同样有一顶相似的帽。”

7、中亚人  永熙陵东边第三客使(图三:4)和永定陵东边第三客使(图三:5),是来自中亚波斯地区。他们头戴双脚伏地昂首老虎冠,耳系环,浓胡须。永熙陵的客使手捧着玉雕盒子,腰束带,这是着宋朝服装的中亚人。永定陵客使,头戴卷沿帽,腰束带,带上悬挂各种用具饰物,如剑鞘、小烟壶、皮囊等,具有中亚人的服饰习俗特点。

8、蒙古人  哲宗永泰陵东边第二客使(图三:6),浓眉大眼,深眼窝。头戴翻沿毡帽系帽带,身着窄袖长袍,腰束板带,带周饰玉花和下垂条带六根,每根条带嵌宝石五。腰带下束护胯,足登尖毡靴。双手拱胸前捧宝石。该客使与《元朝史话》中的元世祖忽必烈的“元世祖出猎图(一)、(二)”相似,根据以上特点看,应是蒙古人。

宋陵客使石刻生动的造型,精湛的雕刻艺术,也反映了我国宋朝石刻艺术的高度发展,也象征着宋朝与各国友好关系住来和国内各民族团结统一的太平盛世。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网站开发小组  制作&维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