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教学研究 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第二届理事大会上的讲话
教育部副部长 吴启迪
今天,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第二届理事大会在北京友谊宾馆隆重召开,在此,我代表教育部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的各位专家、理事和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工作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第一线的教职员工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在来参加这个会议之前,我把教学研究会的历史发展情况仔细了解了一下,教学研究会是在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成立的,可以追溯到1998年12月。在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同志倡导下,在原来的全国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了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多年来,教学研究会秉承“研究、咨询、承办、服务”的宗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比如在理论研究方面,先后开展了 “21世纪初中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我国高等教育优质教学资源的发展战略”和“21世纪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创新与实践”这样一些课题的研究。同时与教育部有关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起,共同创设了“大学基础课程系列报告论坛”。这个“论坛”大家都非常熟悉了,起了非常好的作用。先后举办了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计算机、化学化工、电子、机械、力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等十类课程15次报告论坛,70多位院士、200多名著名教授和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8000多名课程骨干教师参加了论坛,这个活动受到高校广大教师的积极响应与热烈欢迎,这是第一届理事会全体理事和理事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也代表教育部向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全体理事和理事单位的同志们表示由衷的感谢!还要特别感谢高等教育出版社这些年来为教学研究会开展各项工作提供的大力支持。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十一五”建设的历史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当前,全国高教战线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发展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并且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借这个机会,我想就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教学研究、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谈几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形势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将高等教育放到了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高等教育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改革,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实在座的各位都经历了这个阶段,大家的体会是比较深的。首先是我们的高等教育规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二是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在稳步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基本的保证;第三是高等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的支持,这就是说,我国的GDP的增长与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有直接关系的;第四是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的大学的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尤其是“211大学”建设取得的成绩是非常显著的;第五是高等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现在已经占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第六是高等学校办学条件在不断地改善;第七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第八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在不断地提高,这里主要的证明就是和一些发达国家之间签署了学历学位的互相承认的协议。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不仅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且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过程中迈出了关键性的步伐。从现在看,放眼今后的几十年或更长一段时间,我们相信,回过头来看高等教育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奠基工程,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
在座的各位都是学校负责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或者是教育研究方面的专家,我们都认识到,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教育部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在“十五”期间,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出台了两个重要文件。一是2001年的4号文件,即《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就加强教学工作提出了12条针对性很强的要求。二是在2004年底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即2005年的1号文件,强调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基本认识,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两个文件在高等教育界和高等学校产生了广泛影响,为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2003年以来,教育部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比如用信息技术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400多所高校的200多万名学生采用计算机进行个性化、交互式的英语学习;建设了1100多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设立“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了200名获奖教师;开展了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已经到了最后阶段了;建设了8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了网络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统考,这是指的网络学院;建设数字化图书馆与优质资源共享系统,这是指的仪器设备的优质资源共享。这些措施对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充分肯定已经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也是一个不断产生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也面临着新的矛盾与问题,比如素质教育,再比如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问题。当然也包括许多其他问题,比如各类学校的协调发展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全局,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切实加强管理,努力办出特色,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切实把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这也是这次国务院工作报告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十一五”时期我国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概括起来就是十个字:“素质教育,普及、发展、提高”。也就是以素质教育为主题,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面对新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对于高等教育,这一战略决策完全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科学地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愿望。
在我们的高等教育当中,有一块是职业教育,总理在说到高等教育的三句话中,有一句话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因此在这段时间,我们要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上狠下功夫,特别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当然也包括高技能人才。当前,要重点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教育全过程。而且要通过深化教学改革,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业能力。
2.要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精力投入和经费投入。学校党政一把手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全面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切实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工作,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把教学质量作为考核学校党政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高校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正确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本职工作和社会兼职的关系,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同时要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高等学校的经费投入问题应该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4%的经费指标是针对整个教育战线的。但我相信,到2010年,4%的目标是一定能达到的。
3.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最近陈至立国务委员和周济部长的一些讲话都强调了管理的问题。可以说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首先,要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和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要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由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院系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本科教学管理组织体系;要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调动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教师倾心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此基础上,认真执行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各高等学校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考试、教学档案等各个教学环节,都要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其实,教学评估就是在这方面督促大家搞好管理工作,所以很多学校经过评估以后在这方面思想更加明确了。当然在评估当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通过重视是可以改正的。
这里讲的是本科教育方面的教育教学质量,对于研究生教育,我们也有一些措施来保证培养质量,这些措施包括优秀博士论文的评选,包括对一些学科进行评审。最近我们在研究做一件事情,就是调查博士生的质量,我们希望把博士生的质量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弄清楚。在第23次学位委员会上充分讨论了这个问题,大家都感到很有必要做这个工作,我们又请国务院评审组召集人一起讨论怎么来做这件事,大家提出了非常好的意见。
4.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设置学科专业,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人才培养结构,这是很重要的问题。同时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尽早开展科学研究、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强化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改革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考虑的。其实有很多问题是新出现的。讲到应试教育的问题,现在确实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当然应试教育早在中学就已经出现了,也有人说其实在幼儿园就已经出现了。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措施,这种情况还是不能有所改善?这是值得大家研究的问题。何东昌同志曾经说过,素质教育的问题虽然表现在教育,但是根子在社会。那么到底在社会的哪些方面?哪些事情是我们教育系统一定要重视的,是我们要承担的责任,哪些事情是我们必须推动社会进行改革加以改变的?还有创新与实践之间的关系问题,二者实际上是不可分的。实践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说这些年是有所弱化,原因也是各种各样的,有些还真不是教育内部的事情。比如就业与我们的毕业设计这个环节的矛盾问题到底怎么解决?就业当然很重要,但是到了最后一年或半年,学生都不在那里做毕业设计,而是忙着找工作了。而作为校长来或者老师,就怕学生找不到工作,所以也就任他们这样,这也是一种无奈。
5.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这一点我想谁都不会怀疑。我们说大学最重要的是有大师。我们的教师怎样地为人师表,怎样地教书育人,这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年的教师节即将到来之前,我们正在酝酿举办向优秀的教师学习的一些活动,这次我们准备把张光斗教授推出来作为战线上学习的榜样。我们一定要全心全意地依靠高校教师这支队伍,同时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建设好高校教师这支队伍;要坚持教授上讲台,把为本科生授课作为教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要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要建设一大批教学团队,促进教学研讨,提高教学水平。
今年年初,教育部连续印发了2007年1号文件和2号文件,部署实施“质量工程”,启动了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在本科教育方面,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这是新时期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和战略抓手。“质量工程”有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是对近年来采取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举措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如我们计划再建设30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进一步遴选更多的本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等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再评选表彰500名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再建设50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都是在前一阶段改革和建设基础上的深化和拓展。这次,我们还首次启动了一些新项目,如资助15000名大学生自主开展创新性实验,建设3000个特色专业,100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00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研制专业设置预测系统等。
“质量工程”重点建设的六个项目都是带有基础性、引导性的项目,希望通过全国性的改革措施和激励政策,引导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通过中央财政的投入,调动地方财政和高等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带动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里的意思是说,这六个方面实际上是分列的几个项目,也是经过专家们的共同讨论得出来的,是比较好抓的。因此一定要抓准,这是很重要的。但它们只是一些抓手,一个信号,就是提醒大家应该在这些方面花力气,并不是说靠这25个亿,教学质量就上去了,关键还在于学校自己怎么重视。当然在实施过程中,各高校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调整。每个学校有自己的特点,还可以增加一些自己认为有特色的项目。在这个基础上,各个地方的教委、教育厅都应该引起重视。
除了在本科教育方面实施“质量工程”以外,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教育部、财政部还实施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按照地方为主、中央引导、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选择办学定位准确、产学结合紧密、改革成绩突出、制度环境良好、辐射能力较强的高等职业院校,进行重点支持。加强重点专业领域建设,推进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从而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这个示范工程实际上在全国职业工作会议上就已经提出来了,在此之前已经开始实施了。去年已经评了一批,当然是少量的,今年继续进行这项工作。我在这里强调几点:一是我们不希望高等职业院校再争着去升本科,要给自己准确定位,办出自己的卓越来。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有几条很重要。一是产学结合,一是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是就业率要高。另一点是现在职业教育有许多资助政策,现在实际上中等职业教育90%的学生可以得到资助,高等职业教育大概有一半的学生可以得到资助,此外还有助学贷款。作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尽量地利用自己的优势,做到让学生免费接受职业教育。因为我们知道,职业院校的学生 大部分是比较贫困的,这也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措施。还有就是专业要特别实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充分发挥教学研究会的咨询、服务作用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及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教育系统内部各方面的合力。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教学要上水平,教学改革要取得实效,教学研究必须先行。只有深入、扎实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从教育理论和规律、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实践和经验等方面进行系统、完整的学习研究,才能准确把握改革方向,找准解决问题的途径,为教学、教改提供科学依据,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教改”的目的。
借参加这次教学研究会换届大会之机,我想对教学研究会今后的工作提以下两点希望与建议:
一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当年,在周远清同志的关心下成立教学研究会、设立高教研究中心以及将《教学与教材研究》杂志更名为《中国大学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跨世纪发展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今后,希望教学研究会与高教研究中心能与时俱进,围绕着高等教育提高质量这一工作重点,积极主动,开拓创新,紧密配合教育部“质量工程”的实施,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作出新贡献。
二是要充分发挥教学研究会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层次高、面广、规模大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以及教学研究会、高教研究中心、《中国大学教学》杂志三位一体的运作优势,在组织开展教学研究的实际工作中,既要注意加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与探索,更要注意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中各类高校人才培养、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的实际问题。既要加强教学研究,更要注意搭建各类平台,加强广大高校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与深入研讨,推进高等教育提高质量。
总之,“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宏大的工程,需要调动各方力量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希望教学研究会在教育部高教司和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继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发挥“智囊团”和专家库的作用,不断取得新成绩。
我相信,新一届理事会在顾秉林理事长的领导下,在全国高校广大教师、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进程中作出新的贡献,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