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值此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管理学系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在院党委、团委的指导带领下,深入基层,了解历史,践行发扬“五四精神”,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大环境下发展锻炼自己,奉献给力青春
带着对文化的浓浓热忱,七月四号,我们不顾烈日和酷暑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来到位于扶沟县寂静的书院街上的大程书院。大程书院座北向南,呈长方形宅院,占地面积为2800平方米。主要有大门、龙门、东西文场、立雪讲堂四部分组成。整体建筑结构严谨,布局规整,雕梁画栋,古朴典雅。这里的每一寸,都蕴含浓重的教育文化气息。沐浴着古朴之风,心中即是金榜题名的志向。
我们先参观了古代作为考生号房之用的东西文场,里面多是古代考生考试时的塑像,考生有老有少,形态各异有埋头答题,有苦思冥想,有抓耳挠腮,有左顾右盼,有卧倒睡觉......这里承载着众多学子的梦想,有的成功,飞黄腾达,光宗耀祖。这里承载着众多学子的辛酸,有的失败,名落孙山,梦枕黄粱。
队员邹易林感慨道:“古代科考监考制度这么苛刻啊!古代这些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需要忍受这么艰苦的条件,相比之下,我们是多么幸福,在我们这么好的条件下如果还不好好学习,真对不起我们自己,我们要好好珍惜时光啊”,队员们纷纷点头。
( 古代考生需要在这种条件下考试三天九门科目,不能离开,直至结束)
来到北边正厅的立雪讲堂,大门两侧的楹联引人注目:“立雪见精诚,树尊师以令范;设堂明理性,重遗教之高风。”深长的含义给了立雪讲堂以注释。“讲堂”中间塑了程颢坐像,接人待物“春风满面”,讲堂东边一组塑像,杨时游酢门前立雪。两景交互,生动再现了宋代古朴厚重的尊师之道。在东西文场,我们看到的是读书人一心所想“世俗之书,进取之业”,热衷于功名利禄之途,而在这里,感受到的确是对学生伦理道德的教育。这里的教学之自由,教训之合一,以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自学自发之研究精神,我们应该学习接收,对于那种学即为名利的心理,我们应该摒弃。我们从中领会到“学即为修身”我们不能只学那些我们认为有用的学科,也不能单单将知识作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建设需要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去完成,我们要适应社会大发展,养成自我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习惯,拥有良好的品德,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现代大学生,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人。
(队员们在认真学习“程门立雪”的典故)
远离喧嚣世俗的书院,犹如一道春风,荡平我们心底的浮躁之气,在书院面前,它的文化,它的一草一木都是一本书,需要我们去学习,去参透其中的道理。而今的我们就是需要这一种精神,在学习生活中,要克服一些心性的浮躁,多一分冷静与矜持,要少一些名利的附趋,多一点对思想和精神的守望,用立志、坚毅、求知、践实的品质去追求属于我们的智慧、思想、精神、知识和真理。
(团队成员在认真学习书院文化)
出于对文物的保护,我们对书院进行了简单的打扫之后便结束了书院之行。走在扶沟狭长的书院街,我们感悟许多,相比古代学子,我们最缺少的是对老师的那份尊敬和对知识的执着,每个人都认知“尊敬老师,从上课不迟到开始”的要求,却不拿它当一种规定去要求自己,而且还有上课的睡觉,玩手机;平时不好好学习,考试之前搞突击,因为考试才去学习。如此种种,我们都应该警醒,我们要抱着对老师的那份崇敬,对知识的渴求,继续我们的求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