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席大大总书记在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再一次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教育历来是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养成教育之一,是学生工作特色品牌。在14年办学实践过程中,学校不断丰富劳动教育内涵,让学生深刻理解劳动教育深层次的意义,发挥以劳促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健美的功效。
“清早起,扫庭院;惜晨光,勤读书……”
在成功学院,每逢九月,这几句话总随着开学的钟声,敲进新生的脑海,激起一串或大或小的涟漪。扫帚、脸盆、抹布、灰斗……一个个洒扫工具如同离不开的音符,插进新生生活的变奏曲里。
褒者有之、贬者有之、不理解者有之、随波逐流者亦有之……。然而,时光推移,这一切又如同烙印,烙进成功人的血液,成为独特的记忆,稳健而勃发在成功人日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这就是——成功学院劳动教育工程。
回归初心,健全品格
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回归教育的初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席大大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要求。崇尚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是席大大总书记对劳动育人的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没有单独的智育,也没有单独的德育,也没有单独的劳动教育。五育是一个紧密联系的辩证统一体,以德育为核心,共同服务于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目标”。人才培养的最初目的,是形成立体全面的人格,劳动教育工程是全面人格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水浇花蕾,不容偏颇。
2004年,在学校建校初期,创办人王广亚博士提出:成功学院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重视劳动教育。开办学校,把青少年招进来,让他们学习知识、学文化、学本领,这还不够,还要让他们学会做人、做事,这就要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其目的,就是指导他们,从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习惯,增进文明气质,使他们天赋的才能得以发展,人生的品格得以健全。用劳动教育培养健全人格,是学校劳动教育工程的初心,从确立、完善、传承、革新,十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成为成功学子的必修课程,贯穿在每个成功学子的生活里,自成风景。
回归细节,养成习惯
创办人力行简朴,一件穿了20多年的黄棕色马甲,一顶时尚精神的棒球帽,一脸慈祥宁静的笑容是他的标志。于是有人臆测,说劳动教育工程的推行志在节约,让人不觉凝思:这一工程包括科室的设立及人员配备、劳动教育小组长的设立及工资发放、大量劳动工具的购进及更换、评优表彰的奖金发放,工程庞杂,经济成本和精力成本已远超请几个清洁工的简单与便捷,删减就繁似乎已超出科学的管理逻辑。“要有好的师资、要有好的设备、要有好的制度、要有好的管理、要有好的福利”,创办人立身杏坛一甲子,以品质绩效治校,自己节吃减用,是为了给同学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我从严管教,从生活细节要求入手,如不准在宿舍用餐、炊饮;食堂桌面餐后不能留下菜渣、饭粒、汤水,桌椅、碗盘要归位;早晨起床铃声响后半小时候,宿舍不得留有睡懒觉学生,除生病外都需要参加晨练或劳动项目,如拔草、捡垃圾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创办人在推行劳动教育工程时,回归生活细节,要求学生知礼,更要求学生践礼,举手投足间,是替他人思量的周全,一举一动中,是为他人服务的雅量。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校园整洁了,卫生搞好了,习惯也形成了。
王育华董事长提出了“细节与品质”的办学要求,希望广大学子在学习实践的同时,注重细节,学会做人做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校园路面干净,不见一片纸屑;落叶随时清扫,无痰迹污迹;教室里窗明几净,黑板、桌面整洁;厕所间没有异味,宿舍床铺被褥及学习用品摆放有条有理等。她对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的要求,就显示出对“细节”的认真考量。校园始终生机勃勃、秩序井然,彰显着旺盛生命力,是良好校风和美德的标志,同时体现着育人的责任。
为推广劳动教育工程,学校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机制,将“广亚养成教育”列入教学内容,成为必修科目。学校专门成立劳动卫生科,设立制度20余项,构建科室规划督导、辅导员引导、劳动小组长实施、全员参与劳动管理模式。基本劳动、团体劳动、勤工助学劳动成为劳动教育工程的三个部分。为保障劳动教育工程的顺利进行,确定区域、劳动小组长领头打扫、考核评比、激励表彰、征文教育、主题报告、交流互动是工作的有力抓手。
吴泽强校长指出:“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凡是有益于学生的,即使困难也要想办法做并做好,要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关照细节、关照品质,确保每位学生享有实在而丰满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回归细节,回归日常;把小事做好,把小事做精;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办,校园360°无死角……”这大概就是成功人的工匠精神,是成功学子的品质回归。
“独有琉盏在江上,壶中高隐得诗人”,劳动教育工程,看到的是工作上的繁琐,隐藏的是育人的丹心。
回归教育,润泽心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之道从心开始。内心清明,才能改革创新而止于至善。而行为作为内心的外化形式,亦离不开内心对事物的理解、接纳和认同。《诗经》云:“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教育如君子之德,风佛草偃,才能见于行动。
“以劳树德、以劳育人、以劳促智、以劳益美’是劳动教育工程的出发点。自己的劳动成果会有一种‘敝帚自珍’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的适度引导,便能让学生学会珍惜和保护别人的劳动成果;整洁的校园不仅能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学习,更能在协作中体会到朋友间的互助之情;作为校园环境建设的参与者与维护者,一份小小的责任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勤工助学的推广和劳动小组长参与管理的实行,更是让同学们在自食其力的同时,习得一些管理经验。因此,学校会适时的召开不同形式的交流会、经验分享会、征文、表彰大会,梳理、总结、分享同学们的体悟,让思想走在行动的前面。敷政方夏,实播风惠。
每天下午五点钟,徜徉在校园中,遇见三五成群参与基础劳动的学生,洋溢着青春的笑脸正拿着各种劳动工具自拍。无从知晓他们的朋友圈里具体的语言,但从笑容里,能感受到一种接纳和平和。“这没什么,其他院校学生上完课就回寝室了,我们边打扫边嬉闹,多了交流的时间,和同学亲近了很多”“我们寝室承包了这一片区域,像不像开心农场”“去到有的院校,满地落叶很有感觉,可还是会觉得不习惯”“我能将一团纸从教室捏到寝室,校园那么干净,不好意思乱扔啦”“我现在出门吃饭,都会端盘子到收纳的地方,在家吃完饭起身都会把椅子归位,搞得我妈妈不适应”……访谈中,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述说着自己的感受,讲述着无形中的变化。
大音希声、大道无形。最好的教育本不是居高临下的耳提面命,而是潜移默化中的润物无声。2018年,学校凭借“广亚养成教育之劳动教育”这一特色,获得了河南省“大美学工”十佳优秀学生工作品牌的荣誉,这是对成功人在劳动教育工程上坚持的褒奖,更是对劳动育人的肯定。
席大大总书记说:“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学校将坚持贯彻席大大总书记讲话精神,高扬劳动教育的旗帜,凸显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格局,在劳动育人的道路上孜孜以求,不断奋进,用实在而丰满的教育关照每一个学生。
(文/李晓琴 学务处 图/新闻中心)